现在的生物质能源正陷入一种悖论:经济的不环保,环保的不经济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如何有效推进生物质秸秆颗粒机产业的发展,发挥生物质秸秆颗粒机企业的生产积性,解决生物质能源面临的难题?
“生物质能源利用很广,沼气、压缩成型固体燃料、生产燃料酒精、热裂解生产生物柴油等都是其存在形式。”“作为典型的朝阳产业,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于4.4亿吨标准煤的生物质能源可利用。”实际上,截至2014年,我国生物质能实际利用量仅为3000万吨标准煤左右,而在能源局印发的《生物质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中,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应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。
业界人士分析了差距存在的原因。指出;生物质电厂建设投资成本较高,发电成本远高于火电;燃料来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,产地实际可收集量和理论计算量之间存在很大差距;能源环境定价机制尚不完善,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、供求关系与环境成本,使得商业性资本不愿积主动地介入节能环保领域;扎堆建生物质电厂使得原料、人力成本上升,盈利能力差。“任何一个新产品、新技术的出现,发展初期成本一定是较高的。这与技术水平、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有关。”
“对生物质秸秆颗粒机的质疑从它一出现就一直存在。”毕竟,同传统能源相比较,无论是技术水平、应用范围还是市场价格等,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。因此,一方面要提高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,提高产品的能源转换效率,降低成本,扩大市场占有率;另一方面,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,比如从政策倾斜、财税支持和产业规划等方面多做工作。